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二氧化碳变身高效农业资源

今年山西省首次把发展富碳农业列为创新驱动、低碳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领域,将从投入、科研以及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加大扶持力度。
山西是高碳能源产业结构,也是全国碳排放量最高的省份。节能降低碳排放、固碳并转化利用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。我省今年提出发展富碳农业,就是要将工业上过剩的二氧化碳用于农业生产。
设施农业是我省主导产业,许多农户意识到发展大棚的重要性,由于温室大棚长期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,多数时间缺乏二氧化碳,会严重影响作物的单产水平提高。利用碳酸氢铵与浓硫酸反应对大棚蔬菜进行二氧化碳施肥,是目前的常用办法,不是每位农户都能熟练掌握,操作不当伤害频发。“如果将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补充到设施中,不仅减少农民伤害,蔬菜产量提高不说,还能帮工业生产节能减排。”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温祥珍说。仅设施农业一项,消耗二氧化碳就十分可观。当下,我省有180万亩温室大棚,按照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温室施二氧化碳标准,1年就可固定二氧化碳4000万吨。如果全省设施蔬菜在目前基础上增施二氧化碳2—3倍,将吸收二氧化碳1000—1500万吨;把靠焚烧处理的400万吨的秸秆用于食用菌生产,不光能年产200万吨食用菌,还减排二氧化碳670万吨。作为一种廉价的原料,二氧化碳可用于蔬菜、瓜果、粮食的贮藏,用固态二氧化碳施行人工降雨,能有效解决久旱无雨,庄稼失收的问题。
富碳农业带来的增产能使整个种植业获益。种植业的兴盛进而能保证饲料的充足供应,使得畜牧业的产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,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也会受到进一步推动,而不能作为食物的干物质则可以作为清洁燃料,产业结构两端数字的一增一减间实现了低碳发展的大轨迹,我省现代农业还有望形成 “植物—动物—菌物”三足鼎立的 “三维农业”格局。
“6+1”架构突破技术瓶颈
温祥珍常年奔走在田间,他发现,近年来,我省温室大棚发展迅猛,在这些温室中,并不乏见实施二氧化碳气肥并取得丰产的实例。然而,许多温室都会遇到由于控温要求而消耗大量能量,难长期保留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氛,所产生的高成本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。
如何有效实施富碳农业,保证有稳定可靠的碳源和降低使用成本,省内一些农业专家也开始在实践中进行艰难的探索。山西农业大学率先进入国家微藻固碳、农业土壤碳汇工程研究,针对二氧化碳高效“气体肥料”开发、富碳条件下设施生产消减二氧化碳、光伏食用菌生产等技术难题展开积极攻关。省科技厅农业处处长韩忻彦告诉记者,我省围绕富碳农业发展方向,针对我省富碳农业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需求,设计了富碳农业产业链、技术需求及市场需求,技术攻关路径创新链,制订出富碳农业产业创新链,部署设计了“6+1”的架构。具体讲,“6”是指设施蔬菜富碳、微藻燃油高效固碳、土壤高效固碳、困难立地设施富碳和林果草高效固碳等6个产业创新链;“1”是指一个监测评估服务系统,最终形成“一院二工厂N基地”格局:即建立山西省富碳农业研究院,建设两座现代化的富碳农业实验示范工厂,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N个富碳农业试验示范基地。研究院负责研发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,孵化、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。富碳农业工厂运用太阳能、风能、气肥、温控、新种子、无菌车间等技术条件,构建完整的富碳农业循环产业链,获得品种多样的富碳农业果实、花卉和种子等。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N个富碳农业试验示范基地,进行不同类型富碳农业试验示范,包括工矿废弃地、盐碱沙荒地、沟坡坎地等困难立地及农林草复合生态系统。